企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中文 > 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

高血压是怎么产生的?

2018-03-26 07:35:23    点击:

 

 

【问题一:什么是血压?】


为了搞明白什么叫高血压,首先要搞懂,什么是血压。


心脏就是个全年无休的泵,靠着极富韵律的舒张(充血)-收缩(泵血)机械运动,一刻不停地把血液经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器官,供给氧分、带走废物,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而血压,就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其实应该叫压强才对吧!)。我们测的血压一般指的是动脉血压,也就是动脉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壁的侧压力,且一般指的是主动脉(就是直接连着心脏的那个全身最粗的动脉)的血压。


*因为血液的流动需要克服血管壁阻力消耗能量,所以离心脏越远动脉血对管壁压力越小。但其实降的幅度不多,这就是为什么临床上一般测手臂上肱动脉的血压、用它来代表主动脉血压的原因。


【问题二:收缩压和舒张压又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血压测量结果一般写成如下形式:100mmHg/80mmHg,分成收缩压和舒张压,也就是老百姓嘴里的“高压、低压”,它们又分别代表什么呢?


收缩压,顾名思义,就是心脏收缩泵血时主动脉内的血压。因为主动脉这类大血管具有弹性,所以在心脏把血泵进主动脉时它会胀大,起到缓冲的作用,于是血流对管壁的压力增高,它在心脏收缩中期的时候达到压力最高值,所以也叫“高压”。


舒张压,顾名思义,就是心脏舒张充血时主动脉内的血压。心脏在舒张的时候不再往外泵血,胀大的有弹性的主动脉发生回缩,把血继续推动流向外周,保证血液是连续流动的,同时使动脉血压下降(因为血大部分被挤出去了嘛,没那么多血对管壁施加压力啦~),在舒张末期达到最低值,所以也叫“低压”。


【问题三:血压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生理书上说,“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血量充盈、心脏射血、血管的外周阻力及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是血压形成的基本条件。”我来帮大家翻译一下——


1) 心血管系统内的血量充盈:既然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没血怎么产生压力啊对不对!而且,血越多,压力越大,这应该不难理解。而且注意这里加了微妙的“充盈”一词,是因为这个“血量”是相对的,与血液实际量和血管的容积有关。在血量不变的前提下,由于血管在神经、体液等因素调节下可以舒张、收缩,所以血管充盈程度自然有所不同。我们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简称充盈压好了)”来反映充盈程度。显然,充盈压越高,血压越高。


2) 心脏射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是需要克服阻力消耗能量的,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定得有什么东西为它提供能量对吧!这就是咱们的心脏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情。心脏的收缩为血液流动提供能量,这能量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维持血液流动的动能,另一部分则形成对血管壁的压力,使弹性血管扩张,相当于产生了势能。偷偷提一句,在心脏收缩的时候只有搏出量(心脏每收缩一次泵出的血液)1/3的血液走向外周,剩余2/3都暂时存在大动脉里呢!为什么呢?请继续往下看。


3) 外周血管阻力:外周阻力主要由小动脉和微动脉提供,这个也好理解,喝珍珠奶茶的粗吸管和喝葡萄糖酸钙的细吸管相比显然后者使着更费劲啊!外周阻力对血压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想像一下,如果没有外周血管阻力,心脏收缩一下血都顺溜地跑外周去了,哪会有血暂存在大动脉啊!外周阻力的存在,一方面在收缩期阻碍血液流向外周,另一方面也在舒张期维持了舒张压使其不至于急剧下降。


4) 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相信认真读到这里的各位都该明白了,富有弹性、能够扩张收缩的大动脉(以主动脉为代表)有多么重要。它们把心脏一下一下的射血转换成了动脉内连续的血流,同时缓冲了心动周期中血压的波动,使得收缩压不至于过高、舒张压不至于过低。


只要具备了上边四个条件,血压就能够形成啦!而看到这里的各位已经具备了【二年级医学生】所具有的循环系统基本知识呢!咱们喝口水休息一下,马上就要进入重头戏了呢!^_^


【问题四:高血压是什么?它怎么产生的?】(高潮来了!!!)


先前啰啰嗦嗦讲了一大堆,就是为了让大家在阅读这一章的时候没有任何障碍。老规矩,先解释下究竟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也就是不明原因的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也就是能找到具体病因的高血压)。不幸的是,前者占了90%还要多╮(╯-╰)╭。依据我国2005年推出的指南,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凡是能影响血压形成的因素,都能影响血压。接下来为了讨论方便,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都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在单一变量的前提下探究高血压的形成机制


1)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正常情况下,血量和血管容积是相适应的,也就是说充盈压变化不大。所以在血管容积不变而血量增多(有很多原因哦!过于专业就不深入挖掘了^—^)、或者血量不变血管容积减小(不深入挖掘+1)的情况下都会引起充盈压升高,所以血压会升高。


2) 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就是指心脏收缩一次泵入血管的血液量。搏出量越多,射入主动脉的血越多,动脉管壁所受的压力越大。根据我们上边的分析,搏出量增多主要会导致收缩压明显升高,而舒张压升高的幅度相对较小,因为虽然收缩期主动脉内血多了,但在舒张期血管回缩往外推动血液的压力也会更大、进入外周的血也会更多,最后结果就是舒张压升高并不明显。


3) 心率:心脏要完成泵血的功能需要两个基本步骤:舒张——使静脉血回到心脏,以及收缩——将血泵入动脉,一次舒张加上一次收缩就完成了一个心动周期。当心率加快时,舒张期缩短时间比收缩期更明显,因而在舒张期流向外周的血液就减少了(主动脉根本来不及把血往外推啊呜呜>_<),于是舒张末期留在主动脉的血就多了,舒张压升高。当然,收缩压也会升高,但因为血压升高血流速度也加快了,所以收缩期进入外周的血还是更多一些的,所以收缩压升高得不如舒张压明显。


4)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可以使得血液流向外周的速度减慢。外周阻力增大时,舒张期向外周流的血液减少(主动脉根本挤不动啊呜呜>_<),于是舒张末期留在主动脉的血就多了,舒张压升高。当然,收缩压也会升高,但因为收缩压比舒张压高,血流速度更快,所以收缩压升高得不如舒张压明显。聪明的大家一定还能想到,血液成分和阻力也有很大关系:用同一根吸管喝水与喝奶昔相比肯定后者费劲对吧~


5)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如前所述,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能够起到缓冲血压波动幅度的作用。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理解能力堪忧的我很久,不过最后还是机智地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了答案:从1米高的地方直挺挺落到水泥地上和蹦床上,掉下去的时候显然前者感觉到的压力更大,而落到地上以后前者显然不会再升起来而后者可以对吧!对吧!弹性较差的血管相较于弹性较好的血管,收缩压升高(掉地上时感觉压力大),舒张压降低(关于舒张压降低在教科书上没找到满意的解释,我的理解是能量转化成势能少了那自然转化成动能大,流到外周的血就多,舒张期主动脉里剩下的血变少,于是舒张压就降低了)。


晕乎了没有?其实简单概括来说就是,收缩期心脏泵进大血管的血多了,收缩压升高就明显;舒张期大血管流向外周血管的血少了,舒张压升高就明显。


【用我最喜欢的逻辑推理图总结的话就是这样子的:】

— ①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比例:循环血量↑或血管容量↓→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动脉血压↑。

— ②搏出量:每搏出量↑→主动脉、大动脉血量↑→收缩压↑。

— ③心率:心率↑→心舒张期缩短→心舒张期末主动脉血量↑→舒张压↑。

— ④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舒张期末主动脉血量↑→舒张压↑。

— ⑤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弹性↓→收缩压↑,舒张压↓。


一目了然有没有!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不管临床上是什么疾病,不管是神经、心脏、肾脏、内分泌亦或是其他方面出了问题,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追溯到最后不会逃出这五条! <(  ̄ ︶  ̄ )>